正向行為支持再學前階段與其它階段相較,在實務中主要有三個面向需要考量
1.孩子不同
- 發展階段
- 用語
- 專注力
- 學校經驗
- 不同型態的問題行為
- 不同長度的學校經驗
各個不同學生的發展狀況
2.幼兒家庭
- 家長的參與度與其它階段相比來說還是較高的。
- 幼兒對家長的依賴是高的。
教師對於不同家庭的文化應該要保有敏感度。
- 有機會對每一個幼兒家庭與孩子產生相當重要的影響。
3.教學方式的不同
- 協助幼兒學習社交技巧以及情緒行為是學前階段重要的教學內容之一。
沒有任何像國小或國中一樣退學或者是記過的機制。
幼兒園老師的教學經驗或者是專長項目,每個學校都不大一樣。
- 多數學校會有教學研討、個案研討、或者是其他可能聚集討論的機會。
- 使用歌曲,韻詞、手偶、和遊戲來當成教學的媒介。
- 在面對學生問題行為的時候,可能會有相同或者是不同的支持或者是資源。
因此,在學前階段,對於行為問題的及早介入處理對幼兒會有長期的影響,比起如果介入是在幼兒在較年長的年紀。行為問題是學前特殊需求幼兒被從幼兒園要求轉學或者是退學最大的原因。研究指出,在接受早期療育服務的家庭中,有88%的家庭希望專業人員可以協助處理幼兒情緒行為問題,同時也希望自己可以學習如何處理幼兒情緒行為的策略(吳佩芳,陳瑞旻,2022)。研究指出幼兒園教師的教學困擾最高的面向是處理幼兒的情緒行為問題(莊雅雯,2020)。
換言之,如果幼兒時期情緒行為沒有得到好的介入與處理,那就會被看到像似生理性的肥胖症一樣。透過創造穩定且可預測,並有共同文化和語言的環境是可以預防行為問題產生的重要因素。教室中的教師要聚焦在焦導孩子社交技巧與認識自己的情緒與表達情緒,並且協助建立在情緒表達中的成功經驗。老師們要能夠被允許對於行為問題的回應是有技巧且有效的。